天命 降海釋卵
自2013年至2015年,屏東縣政府為此開發案舉行了4次環差審查會議,每次會議均有環保團體及支持、反對開發的當地民眾出席。因為審查委員和國家公園管理處屢提疑慮,會議決議始終是「請開發單位依審查意見修正報告書內容後,再行檢送相關資料送審」。
陸蟹平日居住陸地,抱卵母蟹於卵成熟時,需至海緣釋卵,讓小螃蟹債務協商在海水中孵化。星光閃閃,一隻體型壯碩的凶狠圓軸蟹剛在海水裡抖落懷中數十萬粒卵,中等身型的藍紫陸寄居蟹也謹慎迎向潮水,退潮是散卵的最佳時機,牠一面緊抓礁石抵抗被海潮攫噬的危險,一面快速釋出腹中卵粒。這些長居陸地不擅水性的小生命,為完成天命接觸海洋時總帶著緊張的情態。
面向星空與海洋,我的身後是一片荒莽樹叢,這片荒莽便是降海釋卵的蟹群日常居住之地。而這雜木叢生的海岸林地,1982年國家公園成立時因緊臨美麗沙灘被規劃為遊憩區,2006年由京棧大飯店取得土地所有權。國家公園成立多年,這片海岸樹林在無人為干擾下自然演替,直至2006年底,地主為開發而進行整地,清除地表植被時,不意造成大量陸蟹死亡,人們才注意到,這片即將成為觀光飯店的土地,有如此繁盛的陸蟹族群棲息,從此衍生了國家公園內私有土地開發與陸蟹保育之間的劇烈爭議。2009年,環保署以「該區開發同時,應保留一定區域做為陸蟹棲地,且開發過程陸蟹族群量應維持調查族群之一半以上,否則即應停止開發或營運」為但書,通過此開發案環境影響說明書。
至此階段,國家公園管理處的立場除保障合法開發之外,在保育上則參考國際趨勢,提出「異地補償」意見。「異地補償」是國際間大型開發案造成環境衝擊時多所採行之策,意即開發者損壞一片野生物棲地,需買下另一塊土地供野生物棲息。然而陸蟹學者卻指出,國外由人們進行「異地補償」所營造的陸蟹棲地,沒有成功的案例。財團則表示,難以再買一塊土地做為補償企業貸款。而環團一本初衷,訴求停止該地開發,完整保留原有陸蟹棲地。
後灣陸蟹棲地開發案環境影響評估通過,沙灘上為繁殖而奔忙的陸蟹族群並未因此停止腳步,環保團體也未擱置保護陸蟹棲地的訴求,部分後灣居民則引領遊信貸客來到沙灘賞蟹,甚至成立保育協會,進行保護陸蟹的巡守工作。
陸蟹棲地的開發爭議使後灣這片寧靜海角提升了知名度,然而長期以來,遊客來到這片沙灘卻多為絕美夕照。這裡的夕陽有時濃艷,有時清麗,斜陽海灣有時空闊,有時綴以三兩漁舟,我也曾為捕捉水湄夕日而來,無邊清景中不意間被留下的背影,似乎也顯得特別鮮麗美好。而近年當地居民頻繁引領遊客來到沙灘賞蟹或淨灘,則使這片海岸呈現出新的時代風光。
中國時報【杜虹╱文.攝影】
一陣喧鬧聲劃破寧靜,一群年輕男女大聲笑鬧著來到沙灘,不一會兒,有人喊:「哇,星星好漂亮。」然後他們突然安靜下來,一一躺在沙灘上,不再高聲言語,彷彿方才的喧鬧只是沙灘的一場夢境。
東風的夏夜,座落恆春半島西側的後灣沙灘波瀾不驚,滿天星子映照蕾絲般的溫柔浪花,意境寧靜得驚人。在潮水彈奏的夜曲裡,遍響一種輕細的足音──那是陸蟹一族為繁殖而忙碌奔走的窸窣腳步聲,生命繁華的氣息濃妝寧靜夜色,使人迎面停步。
負責這片土地經營管理的政府單位是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,後灣飯店開發計畫有條件通過環評,但與墾管處2011年公告的開發細部計畫有所出入,需再次送環保署環評或由地方政府進行「環境影響差異分析」審查,此案環保署決議以後者進行。
面積約3.4公頃的後灣遊憩區,樹林內孕育了27種陸蟹,其中包含墾丁國家公園內最大的凶狠圓軸蟹族群,且棲地未被公路切割(其他有公路通過的陸蟹棲地,每年繁殖季節國家公園均需以人力護送降海陸蟹過馬路,減少母蟹繁殖之路上的傷亡)。藉網路為媒,後灣陸蟹棲地的保育與開發爭議快速發酵,雖然開發單位接受國家公園提出的擴增旅館綠帶和緩衝帶條件,但環團所訴求是停止開發,完整保留陸蟹棲地。
後灣沙灘的兩端,一房屋貸款邊是望海的小村落,一邊是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,村人以為從此將給這偏僻村落帶來「繁榮」,然而遊客多為博物館匆匆而來,又匆匆離去,一灣之隔,隔開了人潮與「繁榮」。
保育 莫衷一是
爭議 知名度升
後灣沙灘是國家公園內知名的陸蟹活動場域,此刻沙灘上有兩位研究人員正標記降海產卵的蟹群,潮間帶有數位遊客就著手電筒的光夜訪海洋生物。國家公園內陸蟹降海釋幼的熱點不只此一處,但以景緻優美、方便抵達和活動舒適度而言,後灣沙灘是賞蟹首席之選。逢此季節來到這貝殼沙與浪花交會的邊界,在蟹群忙碌的腳步聲中,我的心,總會重燃初識自然大美時的熾熱。
陸蟹學者的說法、環團的堅持,似乎頗為難人,但看在我這樣的生態研究人員眼裡,是可以理解的。這十年來,我以科學研究為基礎,於國家公園內被人為干擾過的森林中進行保育類蝴蝶棲地再造,在當地社區的協助下,營造的蝴蝶棲地短時間看皆屬成功,但長年監測的結果,卻發現若完全任其自然發展,維持相當困難,與大自然經風日調合、長時演替而生成的天然棲所不可相比。
繁榮個人信貸 一灣之隔
後灣沙灘的兩端,一邊是望海的小村落,一邊是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。後灣村一如國家公園內的其他臨海聚落,在靠海吃海的老一輩人逐漸凋零後,取而代之是觀光相關的營生發展,民宿與帶領遊客從事生態、人文旅遊體驗,已成普遍。2000年海洋生物博物館落成,村人以為從此將給這偏僻村落帶來「繁榮」,然而遊客多為博物館匆匆而來,又匆匆離去,一灣之隔,隔開了人潮與「繁榮」。
如今對於陸蟹棲地的開發,部分村人立場壁壘分明,反對與支持開發的代表,都曾在審查會議上,向審查委員下跪求救。反對的一方認為人們應當尊重自然生命的存在,後灣也不能失去珍貴的陸蟹資源;支持的一方認為旅館可以與陸蟹共存,兩者皆可成為後灣村的觀光發展資源。但也如社會中的其他事件,村中大多數人保持沉默。
教育部所屬的海洋生物博物館內,不乏研究自然生態的學者,因地利之故,被國家公園委以後灣陸蟹調查工作。從學者對陸蟹棲地所做的環境分析,人們了解到陸蟹棲地的維持,除地下水這項重要環境因素外,風、光量、土壤、落葉量及樹林遮蔽度等因子,也是不可忽視的環境條件,而蟹群與其他生物間的互動關係,亦需更進一步了解。據此研究結果,我們幾乎已經明白,這片陸蟹棲地很難由人力營造。(上)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後灣風雲急-陸蟹存亡秋-215006186.html
F83A3F0702F24BB8
留言列表